湿疹的治疗方法有什么
[标签:url]
[标签:科室]
摘要:组织病理为角化不全和结痂,海绵形成、细胞内水肿及水疱,但水疱较小,水疱可见于表皮内较低部位,中度棘层肥厚。炎症浸润同急性湿疹。 湿疹的病因 诱发湿疹的原因非常复杂,常为内外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,往往不易查清。过敏素质是主要因素,与遗传有关,可随年龄、环境而改变。神经精神因素(紧张、情绪激动、失眠、劳累)、内分泌、代谢及胃肠功能障碍、肠道寄生虫、感染病灶、某些食物(如鱼、虾、蛋等)、外界因素(生活环境、气候条件、化妆品等)也可使湿疹加重。 湿疹的症状 1.急性湿疹 (1)急性发作。病初为原发性和多形性皮疹,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,常呈对称分布。在红斑基础上可见丘疹、丘疱疹或小水疱,融合成片。境界不清。自党剧烈瘙痒,抓后呈点状渗出或小片状糜烂。若有继发性感染可出现脓疱、脓液及脓痂。重症者可伴有发烧及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。如处理不当,病程迁延,易发展成亚急性或慢性湿疹。 (2)常对称分布,多见于面、耳、手、足、前臂、小腿等外露部位,严重时可扩展全身。 (3)损害多形性。皮疹呈多形性,起初在红斑、水肿基础上出现密集的粟粒大小丘疹、丘疱疹或水疱,疱破后出现点状糜烂、渗出、结痂,损害易融合成片,中心较重,且向周围扩展,外围又有散在丘疹、水疱,境界不清。如伴继发感染.可有脓疱、脓液及脓痂,相应淋巴结可肿大。 (4)自觉剧痒及灼热感。 (5)病程2~3周。治疗不适当、可转变成为亚急性或慢性。 (6)组织病理示表皮内海绵形成和表皮内水疱、大疱,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,周围有淋巴细胞,少数中性粒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浸润。 2.亚急性湿疹 当湿疹急性发作后,红肿渗出减轻,表现为暗红色浸润。伴有少数丘疹或丘疱疹,如再次接触致敏原、刺激或冶疗不当,可呈急性发作或时轻时重,如经久不愈可演变为慢性湿疹。 (1)急性湿疹经治疗.红肿及渗出减轻,进入亚急性阶段,或由慢性湿疹加重所致。 (2)以小丘疹、鳞屑、小片轻微增厚和结痂为主,间有少数丘疱疹及小片糜烂、但渗液较少。 (3)自觉瘙痒。 (4)经久不愈可发展为慢性湿疹。 (5)组织病理为角化不全和结痂,海绵形成、细胞内水肿及水疱,但水疱较小,水疱可见于表皮内较低部位,中度棘层肥厚。炎症浸润同急性湿疹。 3.慢性湿疹 (1)常由急性及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成,或少数开始即呈慢性。 (2)多见于手、足、小腿、肘窝、股部、 、外阴及 等处。 (3)皮肤增厚、浸润、表面粗糙、苔藓样变,可有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及鳞屑,边缘较清。 (4)自觉明显瘙痒。 (5)病程慢性,延续数月或更久。 (6)病理变化为表皮角化过度及局灶性角化不全,棘层明显肥厚,皮突延长,无水疱;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周围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,真皮上部胶原稍增加。 湿疹的检查 根据急性期皮损原发疹的多形性,易有渗出液,瘙痒剧烈,对称发作及慢性期的浸润、肥厚等特征诊断不难。 实验室检查:无特异性,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可能增加。 湿疹的诊断 根据皮疹多形性、分布对称、境界不清、常在冬季加重、反复发作、剧烈瘙痒等临床特点,诊断不难。手部湿疹须和手癣鉴别,后者常为单侧发病,皮损由一处向四周逐渐扩大,夏季重,常同时有足癣或甲癣,真菌检查阳性。除依靠临床表现外,取活组织做病理检查对鉴别诊断亦有意义。 鉴别诊断: 12
TAG:
下一页:湿疹的症状都有哪些
相关阅读
- 2022-04-19食疗偏方可有效治疗婴儿湿疹
- 2022-04-19预防小儿湿疹的6个小贴士
- 2022-04-19顽固性湿疹容易反复发作教你5种方法来预防
- 2022-04-19面部皮炎湿疹如何有效的护理
- 2022-04-19除湿止痒汤治疗肛周湿疹效果好
- 2022-04-19阴囊湿疹的表现症状都有哪些呢